「2023 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多聲共鳴奇響視聽新感官 跨域交織新體驗
Share your love
兩年舉辦一次的聲響藝術節已邁入第三屆,今年持續實驗最新聲音科技、投入音樂和聲響的跨域共創,本屆推出經典默片《大都會》當代配樂的電影音樂會,更有不同樂種和科技交織的新創作品,並再度和法國龐畢度中心之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IRCAM)共製作品《R》,結合舞蹈和音樂共構運動肢體及律動線條,以及邀請詩人鴻鴻策畫「詩與聲響」單元,帶領觀眾優游視聽綺想體驗。
2023 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 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主辦,臺灣聲響實驗室和IRCAM策畫,表演場地也從位於臺北的C-LAB,延伸到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桃園展演中心、双方藝廊等不同館舍空間,合作單位還包括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並與再壹波藝術節、臺東聲音藝術節、桃園鐵玫瑰藝術節、臺灣科學節策略串聯,匯聚法國、德國、日本、澳洲、阿根廷等200多位創作者、表演者與技術專業,推出46個節目、80組作品,大部份為新創或現地重製作品,應用沉浸式技術、Ambisonics系統及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思維,打造多維感知的體驗。
節目共分為「當代音樂/聲響」、「VR新聲境」、「舞蹈聲響」、「展演跨域」、「詩與聲響」及「校際單元」等六大單元,藝術節即日起展演至2023年11月19日止。
奇響視聽:音樂、科技、VR與舞蹈交織的藝術饗宴
「當代音樂/聲響」單元的亮點為與龐畢度中心之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IRCAM合作的史詩級科幻默片《大都會》(Metropolis)電影音樂會,由作曲家馬丁‧馬塔隆(Martin Matalon)重新編制室內樂團、電子音樂,呈現沉浸式環繞聲場的版本。《大都會》是1927年發行的經典科幻默片,探討科技不斷進步對社會的影響,此音樂會橫跨新銳與經典,以多樣性風格的樂音作曲,賦予早期經典默片新生命,並將場地延伸至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10月15日上演。
此單元的其他精彩節目包括李俐錦以互動多媒體笙劇場演奏多國作曲家的《地平線上的新笙景:雙城記》,展現光、電聲與器樂的沉浸之旅。「六六樂集」將演奏於林茲電子藝術節獲獎的前衛當代作曲家亞歷山大・舒伯特(Alexander Schubert)的作品《Hello》。「三個人」國樂團詮釋新銳當代音樂作曲家林芝良、郭靖沐、潘宜彤的作品,以當代思維重塑傳統樂器感官想像。小號演奏家鄧詩屏演奏曾毓忠的人機互動實驗之作《綺想 ∞ 奇響》;吳沛奕、晟SHENG、陳亮的《Digit(s) – Initial // start from 1》結合擊樂表演與即時影像技術;賴宗昀的《先祖:虛視》以虛擬數位讓消逝的原住民族文化,在不同的形式空間中持續存在;吳秉聖的《靈魂的副翼:呼吸》則以銅管樂器結合電聲、即時生成影像,共同帶來豐富的聲響視聽體驗。
「VR新聲境」單元圍繞在最新的虛擬實境(VR)科技藝術,包括由臺灣聲響實驗室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共製,由新媒體藝術家謝文毅、肢體藝術家趙亭婷及作曲家黃祈諺合創的NTT × C-LAB《出體》,透過沉浸式多聲道系統,呈現靈魂離開肉體後的未知經驗。音樂創作者黃苓瑄、藝術家謝文毅合創的《彼岸——無常之聲》則意圖營造聽覺感知的「真實世界」與「恍惚幻象」之間的模糊地帶。
「舞蹈聲響」單元則推出C-LAB和IRCAM的第二件國際共製作品《R》,結合編舞家田孝慈、林祐如和音樂家林梅芳,透過視覺與聽覺共構運動肢體和各式律動線條,體現疫情期間介於「停滯」與「重啟」之間的蓄勢待發。另一件由葉于瑄、鄭道元及蕭育禮合作的NTT × C-LAB《逆斷口》,將肢體、聲響與裝置視為相互依附的載體,進行相互制衡、交疊與重組。謝賢德、蕭景馨、葉廷皓重製的《潘朵拉幻象——無限穿梭》,結合現場擊樂、多聲道聲響及音像互動;蕭景馨、謝賢德及洪翊博的《無人知曉——System Tandm》則運用全身動態捕捉設備,將街舞舞者動作與燈光結構緊密交織。
複音共鳴:跨際合作與當代藝術的創作對話
今年「展演跨域」單元邀集多件當代藝術和科技跨界的作品,包括陳界仁最新錄像《風摧肉身》,延續過去思考政治科技與文明的創作核心。陳乂的《鎏/》將雷射與動態捕捉融入表演藝術作品之中。張晏慈的《誰的手術刀2.0》影音裝置表演,透過醫學圖像處理的技術,展開關於身體、科學和文化意象的科幻旅程。法國視覺藝術家季勇(Guillaume Hébert)與作曲家亞歷山大・李維(Alexandre Lévy)和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合作的原創作品《消逝的靈光:政戰大樓影音繞響》則以獨特視角聲軌回望現今已經拆除的舊空總政戰大樓的歷史軌跡。
「詩與聲響」單元特別邀請詩人暨導演鴻鴻策畫,以文字作為感知媒介,將呈現王榆鈞、幽法樂團、黃苓瑄及區若思(Ross Aftel)×林映辰×納賓分別以鴻鴻、羅智成、阿米、謝旭昇、林亨泰等詩人的作品,在當代聲響和現代詩之間激盪火花。「校際單元」為藝術節孕育新秀的重要舞台,今年持續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音樂與科技系所合作,更往下紮根,首度邀請臺中市立清水高中音樂實驗班的學生自創作品演出,也延伸與香港演藝學院合作,展現培育新一代創作者的目標。
探索聲響科技趨勢:IRCAM國際論壇與工作坊
除了展演節目,本次藝術節也透過國際論壇與工作坊探索聲響科技新趨勢,邀請法國IRCAM團隊專家介紹AI人工智慧、沉浸技術、聲音空間化等技術應用,並以工作坊實際操作,也分享跨機構合作與聲音科技教育的經驗。同時,與工研院合作邀請肢體和新媒體融合應用的法國Orbe創辦人夏維爾・布瓦薩瑞(Xavier Boissarie)及藝術總監托梅克・雅羅利姆(Tomek Jarolim),分享如何在舞蹈演出中運用聲音體感裝置。
>2023 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
>活動日期|2023.10.6 (Fri.) -11.19 (Sun.)
>活動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桃園展演中心、双方藝廊
>活動官網|請點
資料來源及圖片來源: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