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藝谷暖流 art media 電子報我們將為您送上第一手消息!

訂閱表單

所有文章 路易絲·布爾喬亞「軟景」,豪瑟沃斯香港個展

路易絲·布爾喬亞「軟景」,豪瑟沃斯香港個展

所有文章 路易絲·布爾喬亞「軟景」,豪瑟沃斯香港個展

Share your love

(香港訊)法裔美國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被公認為上世紀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她的作品涵蓋由精細的繪畫至宏大的裝置作品,通過形式與象徵相結合的視覺語言,表達豐富而細膩的情感。即將於3月25日開幕的展覽「軟景」旨在探索布爾喬亞藝術中風景與人類身體的動態關係。此次展覽由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Philip Larratt-Smith)策劃,是布爾喬亞在豪瑟沃斯香港舉辦的第二場個展。而展覽同期,由東京森美術館策劃的布爾喬亞大型巡迴回顧展將巡至台北富邦美術館,於2025年3月15日持續展出至6月30日。 

「軟景」展覽呈現一系列布爾喬亞在1960年代至2010年去世前創作的精選作品,圍繞巢穴、洞窟、開口、圓丘、乳房、螺旋、蛇及水組成的圖像系統架構一系列共五組對話關係。展覽呈現的圖景與布爾喬亞在悠長藝術生涯中積極探索的主題及關注議題相契合:好母親;繁殖與生長;退卻與保護;脆弱與依賴;及時間的流逝。布爾喬亞的藝術形式透過青銅、橡膠、鉛、鋁、木及大理石等豐富媒材進行表達。此次展覽集中關注布爾喬亞創作的多種形式手法,如懸掛、螺旋及浮雕等。這些作品也見證了布爾喬亞在抽象與具象之間往復的長期創作志趣。

貫穿展覽空間的有布爾喬亞的「巢穴」(Lair)系列作品。複雜的心理精神狀況曾困擾布爾喬亞多年,使其難以投身藝術創作,1960年代初起她從深度抑鬱及長期精神分析治療中走出,隨後開創了這一系列。「巢穴」系列雕塑是帶有庇護意味的避世之所,宛如家一般,也傳達出一種內在性的、內省與退卻的情緒。

雕塑作品《蜘蛛》(Spider,2000)首次在亞洲展出,其靈感部分源自藝術家曾收到的一枚鴕鳥蛋。相較於保護姿態的蜘蛛,這枚蛋的巨大尺寸象徵著母職沉重的責任。布爾喬亞標誌性的蜘蛛作品是她對母親的頌歌,同時亦是自畫像——她認為自己的藝術源於自己身體,正如蜘蛛從自身織出蛛網。 

此次展覽也將呈現多件此前從未公開展出的作品。其中一間展廳內的四件設色木制壁掛浮雕結合了風景與人類身體形式。布爾喬亞用曾裝載「人物」(Personage)系列雕塑的老舊木箱內部材料創作了這些壁掛浮雕。她將這些木制構件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個中央開口,有時也會在開口處填補內部元素。這些浮雕所置入的金屬框架,使其更具雕塑感與物件屬性。與這一系列彩繪風景浮雕一同展出的,是一幅橫向延展的刮板風景作品。在這裡,圖像的呈現方式是透過耐心地刮擦深色塗層表面,勾勒出纖細的白色線條。最終呈現出的畫面是一幅孤獨的肖像,一個沒有他人的世界。

同樣首次展出的作品還包括青銅噴泉作品《乳房》(Mamelles)(1991,於2005年鑄造),作品由一排乳房形狀的長形浮雕組成,水從五個乳頭流出,匯入作品下方的水池之中。布爾喬亞鍾情於觀察不同媒材如何改變她的藝術形式意涵,她曾將這件雕塑製成大理石及粉紅橡膠版本。水的無盡流淌及傾灑象徵了時間的流逝,同時也代表了為孩子提供營養的好母親形象。

「軟景」展覽亦將展出布爾喬亞在生涯晚期創作的一對紙上作品。樂譜紙張上的爛漫筆觸飄逸於抽象風景及波流型態之間,也同樣表達了時間的流逝。

《時間》(Time,2004)來自於布爾喬亞在2003至2004年間創作的一系列雙面繪畫。重複的筆跡帶有一種冥想特質,對布爾喬亞來說或也起到了安心凝神的作用。在多件畫作中,筆跡線條的微妙變化與肌理差異造就了豐富的畫面(繪製線條的行動與穿針引線的編織行動有內在相近性),而偶爾出現的字詞、名字及短句,彷彿是從潛意識中浮現出來。《時間》(2004)像是一種日記般,正如藝術家手中的筆是記錄思緒及情感最細微變化的工具。

路易絲·布爾喬亞「軟景」

2025年3月25日至6月21日
豪瑟沃斯香港
中環皇后大道中8號地面層

3月24日(星期一)展覽相關活動
策展人對談
下午2:30 – 3:30時
大館JC Cube
講者:
伍爾夫·庫斯特(Ulf Küster),貝耶勒基金會(Fondation Beyeler)資深策展人
菲利浦·拉瑞特—史密斯(Philip Larratt-Smith),伊斯頓基金會(The Easton Foundation)策展人
主持人:
馬克·萊珀特(Mark Rappolt),《ArtReview》雜誌主編

資料來源及圖片來源:豪瑟沃斯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