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藝谷暖流 art media 電子報我們將為您送上第一手消息!

訂閱表單

所有文章 《叱吒風雲-新哪吒》經典重塑:純善新詮釋,感官體驗再進化

《叱吒風雲-新哪吒》經典重塑:純善新詮釋,感官體驗再進化

所有文章 《叱吒風雲-新哪吒》經典重塑:純善新詮釋,感官體驗再進化

Share your love

《封神演義》

哪吒,又稱蓮花太子或三太子,最早源自佛教護法神形象,後融合道教文化。是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重要的角色之一,登場於第十二回〈陳塘關哪吒出世〉,至第十四回〈哪吒現蓮花化身〉。祂是「靈珠」投胎轉世,為陳塘關總兵李靖的三子,其母殷夫人懷胎三年六個月,才生出肉球,哪吒從肉球中誕生,後被太乙真人收為徒弟,習得乾坤圈、混天綾、火尖槍、風火輪等法寶。原著裡的哪吒性格剛烈,並與東海龍王三子敖丙發生衝突,因而自戕償罪,後由太乙真人以蓮花與蓮藕重塑肉身復活。

《叱吒風雲-新哪吒》(下稱 新哪吒 )便是以此為基石改編,由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重塑的《新哪吒》,淡化了原著許仲琳《封神演義》裡,哪吒頑劣的屁孩個性,也去掉了哪吒與李靖倆父子間的對立。《新哪吒》在角色塑造中,注入了更多純善,如哪吒多了純粹的純真,李靖的父愛也更為柔軟有溫度,敖丙也是因為缺乏父愛,渴望被愛才走上錯誤的道路,這樣的取捨增減,讓故事更為寓教於樂,也更能貼近現代觀眾,形成情感共鳴。

我相信,布袋戲是我輩們(出生於1970至1980年間)的集體文化記憶,童年時期追著廟會戲台、學生時代一邊寫著作業、一邊守著電視裡的素還真,乃至現下已是中年的我進入劇場,感受不同的沉浸式體驗,隨著載體平台的不同,感受的層次也愈發豐富與深刻。

除了融入劇情之中之外,欣賞戲偶流暢自然的身段動作,並不免讚嘆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團長-陳皇寶一人詮釋全劇角色,正統又生動的台語口白,深厚的聲音演譯功底,讓人肅然起敬,隨著時代科技進化,劇團也在劇中融入了3D動畫投影、劇場、戲曲等多元藝術,這樣的跨界結合,更讓這傳統藝術生動的活了起來,提升了現場帶入感,讓觀眾更能深刻其東海的波瀾壯闊、殷夫人喪子的錐心之痛與哪吒煥化重生的激昂。

《新哪吒》不僅看得見傳統布袋戲的韻味,也更符合現代人觀賞戲劇內容的感官體驗,在這個短影片快速切換和需要即時滿足注意力的時代,現下的人們,早已習慣內容片段化,難以長時間專注。正因如此,更顯得此藝術體驗的珍貴,讓我們放下手機,放慢節奏,在繁忙與碎片化的資訊洪流中,找到一方能靜心體會傳統藝術的地方與時刻。

資料來源及圖片來源: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