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藝谷暖流 art media 電子報我們將為您送上第一手消息!

訂閱表單

所有文章 2025臺灣文博會「水風景」聚焦川流海島的文化生態韌性與活力 4大展區串聯文化主軸開展文化生態的多元想像

2025臺灣文博會「水風景」聚焦川流海島的文化生態韌性與活力 4大展區串聯文化主軸開展文化生態的多元想像

所有文章 2025臺灣文博會「水風景」聚焦川流海島的文化生態韌性與活力 4大展區串聯文化主軸開展文化生態的多元想像

Share your love

2025臺灣文博會即將在8月2日至11日於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及南港展覽館登場,年度主題為「水風景」(Water Scapes),以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為核心,呈現從臺灣高山的雲海霧林、淺山的溫泉飛瀑,到落山過嶺的溪海潮浪所孕育出的臺灣文化生態。

「水風景」由現任臺南市美術館館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教授龔卓軍為總顧問,並由彭雅倫及柯智豪兩位協同策展人,共同梳理臺灣自近現代社會發展以來,人類與水之間關係的改變。以臺灣歷史變遷及當代全球對水體概念轉換為出發點,聚焦臺灣水文化生態系所蘊含的豐沛能量,隱喻臺灣文化生態的多元韌性,展開一場以水為脈絡的文化創意溯源與共創之旅。

在臺灣這座川流海島上,我們擁有著豐沛的水及其所創造的風景,這些「水風景」不僅領著人們展開視野,也是臺灣文化生態所繫屬的所在。因此,各展區以水為意象核心,緊緊依附在地的風土脈絡,開展出「接海之島」、「穿霧之境」、「有河之靈」、「臺灣萬水」4大主題,進一步揭開臺灣變化多端、韌性包容、多物種與多樣態的水文化活性。

「接海之島」主題館將搭起一座巨大的懸浮編織裝置,從臺灣島嶼的地理條件與文化脈絡出發,打造島嶼記憶地景,帶領觀眾走進一場沈浸式的文化踏浪體驗。展覽精選24部跨時代的影像作品,邀集7位藝術家與攝影師共同參與,並展出近40本與水文化相關的主題書籍,打造一個沒有既定路徑的自由策展空間。觀眾可自由漫遊展區,以自己的節奏體驗水文化的多元樣貌,重新思索自身與環境、歷史與記憶的連結。

「穿霧之境」如同將高山霧林搬進都市,展區透過森林氣味、可再利用國產木材及鋪設落葉的山徑路線,開啟觀展者的五感,當腳步踩過落葉發出沙沙聲響,引發觀展者對山林質地的感官記憶,彷彿踏上一段從城市走向自然的尋根旅程,親身感受生態循環與文化傳承交織的動人篇章。

「有河之靈」展區將呈現原住民、平埔、漢人等族群多元的神話、儀式與信仰記憶,帶領觀眾走入島嶼文化的精神傳統,讓水不僅承載日常所需,更滋養了豐富的人文信仰與故事傳說。同時也設置水燈互動體驗,邀請參觀者親手點亮一盞水燈,將心中的祝福隨水而行,傳遞給重要的彼方。

「臺灣萬水」展區則匯集全臺各縣市推薦的文化好物,經由策展團隊精選,呈現臺灣各地最水、最美、上媠的(siāng-suíê)多元水域所孕育的在地風味與創意,不用走遍全臺,也能一站收集最具代表性的水文化精品,感受地方風土與人文創意的交織魅力。

而隨著「水風景」主題,則延伸呈現出各地以水為靈感的精彩作品選品,包含從《睡眠的航線》揉合水意象與大歷史層疊的故事;《河流》、《大佛普拉斯》、《男人與他的海》刻畫人與水的情感張力,到《茶金》、《鹽選島之味》述說因水而生的產業故事;《臺灣媽祖曆》、《臺灣妖怪百寶圖》則呈現水域信仰與民間想像的豐富面貌;來自以莉高露的《女人島》唱出女性如島嶼的柔韌力量;齊柏林團隊的《共森》、《映河》更以影像凝視臺灣水域與森林的生命聯繫。多樣的創作共同交織出「水風景」的文化紋理,邀請大家一同感受以臺灣水為動力,創造出的文化作品。

呼應「水風景」主題,本屆臺灣文博會特別規劃「水路秘境走讀」活動,以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及南港展覽館為兩大路線主軸,於8月2日至8月10日期間,邀請文化工作者為專家嚮導,舉辦6場走讀活動,帶領民眾深入地方記憶,隨著實際走訪、觀察水紋與城市的關係,探索水系與文史的變遷脈絡。「水路秘境走讀」活動將於7月4日於臺灣文博會官網開放預約,邀請民眾從參訪臺灣文博會開始,展開一場臺灣水文化路徑重探之旅。

資料來源及圖片來源:文化部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