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2024)11月有機會收到試試製作所 Try Try Studio的邀請,去看了《愛麗兒的愛是愛國的愛》,對於唯一演出者廖穎怡的演出印象極為深刻,無論是演出人魚、人類或是魚兒等不同物種,皆能毫無違和感的立即轉換,因此觀眾也很容易被吸了進去,除了這樣絕佳的演技令人印象深刻之外,我也對於這部劇的劇本非常有共感,看似輕盈的小品故事,卻帶給人極大的反思,那一晚的觀劇經驗,不僅留下濃烈的感動與思索,更讓我鼓起勇氣,向這位同時是《愛麗兒的愛是愛國的愛》編劇與演員——廖穎怡——發出專訪邀請。
來自香港的廖穎怡,大學因緣際會的來到台灣就讀大學,也因為在台灣感受到不同的劇場環境與多元,讓她決定繼續留在台灣,創作及演出。開啟她的劇場之路啟蒙於中學時她參與的戲劇社,在這過程中,她慢慢發現自己所愛,同時為提升自身專業度,她參加了肢體劇場導演——鄧樹榮的劇場工作坊,經兩年的完整的肢體表演訓練,並加入榞劇團的全日制的戲劇訓練課程,經歷過這些日子的磨練之後,她反思如果未來要能在業界展露頭角,便需要再提升表演實力,最終幾經思考後,她決定到台灣的台北藝術大學就讀,體驗不同的演出環境與形式,繼續探尋、追尋她對於表演與創作的理想。
在藝編的眼中,廖穎怡是一位內心非常強大的女孩,一位來自香港的小女生,為了理想來到台灣讀大學,並靠著自己的能力,半工半讀的生活著,正因為為了生存,她在台灣兼職過許多工作,這也造就她現下如此堅韌的韌性,亦能不僅是跨足演員、編劇及製作等角色,更因此於2023年時,與幾位朋友成立了「試試製作所 Try Try Studio」(下稱試試製作所)。這個劇團秉持著“試試看”的創作精神,採取編、導、演平行發展的方式,核心成員分別從不同創作崗位出發,輪流提出各自的創意,分享並實驗多種劇場形式,涵蓋劇本發表、集體創作、身體探索及聲音實驗等,呈現豐富多元的當代劇場風貌。
試試製作所的作品分別有榮獲明日藝人單人表演比賽優勝的《愛麗兒的愛是愛國的愛》、入選藝術沙龍計畫的《關刀、狼牙棒與削尖鋼管》,以及《姊妹》、《他把水塔吃掉了》,都展現出對社會與生命議題的關注。此外,劇團將於今年(2025年)8月23及8月24日,於ART BAR 藝術家的酒吧演出原創劇本《睡吧寶寶》讀劇會,及11月7-9日於臺北戲曲中心演出第二十六屆台北文學獎舞臺劇本組首獎作品 《輕一點,好嗎?》邀請觀眾走進劇場,與他們一起感受、傾聽、思索。
最後藝編不免好奇問:台灣劇場與香港劇場兩地的差異性是什麼?廖穎怡表示:香港劇場較商業化且資助體系健全,有穩定的全職演員與長期劇目,同時對國際作品有制度性的限制與規範;台灣則擁有更多豐富的小劇場與實驗空間,雖然也受到大量國際作品引進衝擊,而稀釋了在地表演團觀眾群,不過台灣劇場也多了許多扶植新秀的計畫,例如:大稻埕國際藝術節舉辦的《明日藝人》競賽、楊景翔演劇團 《尚青培訓計畫》、林座與何日君再來辦過的《藝術來林》。廖穎怡提到,也多虧這些多元的養分,讓她們的劇團在其中得到許多幫助,這也是台灣劇場吸引她持續耕耘的原因之一,這不僅受益於觀眾同時也提供創作者們更多且豐富的劇場體驗。兩地皆有其獨特的優點,廖穎怡道。藝編也透過這次的訪談,更能理解台港劇場各有的環境與制度差異,滿足了我這觀眾視角的好奇心。
接下來,準備在台灣繼續攻讀研究所的廖穎怡,也將持續在台灣創作更多她所關注的劇場作品,如當代移民的生命經驗與社會現實,透過這些故事呈現跨越地理與文化的生命連結,同時也反映了她對自我的探索與書寫。廖穎怡不僅用她的表演塑造舞台上的多面形象,也用戲劇編織出豐富的生命織錦。在台灣這個充滿可能的土地,繼續感動與啟發每一位走進劇場的觀眾,期待廖穎怡和試試製作所繼續帶來更多深刻的文本&戲劇,為台灣劇場注入另一種的能量,當然最有福的還是身為觀眾的藝編與讀者們。
試試製作所 Try Try Studio 近期演出資訊:
【試試製作所】原創劇本發表《睡吧寶寶》
讀劇會 X 聲音實驗 X ART BAR 藝術家的酒吧 定製調酒
演出場次:
2025/08/23(六)19:30
2025/08/24(日)19:30
演出地點:舊峸劇場(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102巷34號)
購票連結: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929798769336033281?srsltid=AfmBOor9CJiZNoEFDXyWfgip2BHxtOR9t-xQUJkRAYGha_o-9aTavFPF
第二十六屆台北文學獎舞臺劇本組首獎作品 首次搬演
《輕一點,好嗎?》 但這個世界從來都不輕
演出場次:
2025年11月7日 19:30
2025年11月8日 14:30
2025年11月8日 19:30
2025年11月9日 14:30
演出地點:臺北戲曲中心多功能廳(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路751號)
購票連結:敬請鎖定試試製作所
資料來源及圖片來源:試試製作所 Try Try Studio、廖穎怡、攝影:鄭文凱、陳柏為、蘇建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