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藝谷暖流 art media 電子報我們將為您送上第一手消息!

訂閱表單

所有文章 「相會於生命之始」伊萬・德・莫伊沙「逃景」楊寓寧

「相會於生命之始」伊萬・德・莫伊沙「逃景」楊寓寧

所有文章 「相會於生命之始」伊萬・德・莫伊沙「逃景」楊寓寧

Share your love

安卓藝術於盛夏期間推出羅馬尼亞藝術家伊萬・德・莫伊沙(Ioan De Moisa)的「相會於生命之始」(Gathering at the Beginning of Life)與台灣藝術家楊寓寧的「逃景」(Escaping Landscape)兩場個展,這是兩位藝術家於安卓的首次個展呈現。「相會於生命之始」預計展出莫伊沙新近創作的30幅繪畫,而楊寓寧的「逃景」則亮相其近年完成的17幅水墨,兩場展覽皆呈現出藝術家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感性探索,並以東西方的美學觀點回應了不同的繪畫發展。展覽訂於2024年8月9日至2024年9月12日之間舉行,並於8月10日(週六)下午3:30舉辦開幕酒會,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來自羅馬尼亞的莫伊沙,以風景和人物群像的繪畫為主題,他的風景畫具有明顯的地理特徵,也同時隱喻人類生命經歷的內在片段,並作為他對「自我探索」的一種起點。莫伊沙的繪畫充滿情感的透視,他關注圖像背後的意涵甚於表面結構,期望從繪畫步入精神的深邃領域,如同高更般地對生命提出永恆的詰問:「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我們將往何處去?我們如何會成為現今的自己?」

莫伊沙的繪畫總是描繪冬季景觀或海洋,孤獨的身影與結伴同行的旅人意象不時顯現其間。對藝術家來說,冬日雪景和海洋所散發的無限延伸氣息,以浩瀚無垠之姿將大地包裹其中,令一切事物消融其間或隱身於視線之外。2024年的《告別》,畫下冷風吹拂的枯木與烏雲壟罩天空間的感性對話,捕捉了冬日雪地上兩人踩行的蕭瑟景象。據藝術家所言,這是一幅表達情感的風景畫,它描繪特蘭西瓦尼亞的典型嚴冬,並考量與羅馬尼亞接壤的烏克蘭仍在進行的戰爭局勢,同時這也是莫伊沙對歷史上所有因戰爭被迫離開家園的人們致敬的一件作品。而畫面右下方一小塊未遭白雪覆蓋的土地和其上的枝葉,除了透露大自然蘊含的生機外,或許亦為人類世界永遠存在不滅曙光的象徵。

 另一幅新作《生命樹》,更精確地傳達了莫伊沙一直以來強調的「生與死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循環過程。」 畫裡一名男子身軀軟弱地倚在一棵花朵盛開的樹幹上,他的臉龐幾乎消融於其間,而黑白炭筆與藍色粉彩的筆觸流露出的一股靜謐詩意,則寓意著死亡的寧靜和美麗。畫家在此並不指向生命的虛無,而是藉一株花朵盛開之樹來講述死亡伴隨的重生,一個個體的逝去,為另一個個體的重生鋪就了道路。在羅馬尼亞的傳統習俗中,人們習慣於冬季末尾焚燒枯萎的植被,以創造孕育新生的沃土。隨著春天到來,自然奏響了重生的交響曲,而冬日的殘跡則於迫在眉睫的死亡火焰之下消逝殆盡。透過這個儀式,我們領悟了死亡在生命輪迴中至關重要的意義,並認識到,通過死亡,我們最終是在宣告生命本身的永恆本質。

楊寓寧近來的創作聚焦於水墨媒材的新嘗試,她以宿墨和皮紙的交融,為水、墨與影像之間創造出嶄新的媒合關係,亦開啟了我們閱讀水墨的新視角。此次個展「逃景」聚焦於風景與植物的主題,並進一步地觸及記憶、風景、影像和想像在觀看與感受之間存在的微妙複雜關聯。對藝術家而言,記憶如同散落的碎片,與現實景象交織共構出一種獨特的視覺體驗,就像藝術家於創作自述中提及的:「那些有趣的迷⼈的紀錄,也只在當下與我身貼身時,才顯得特別。剝去經歷與回憶,它們於別⼈是否平平無奇,毫無閃光?我不禁好奇:那種不存在於所有⼈的記憶之中,卻能最有效地喚起所有⼈的記憶的景象,是存在的嗎?」

在楊寓寧的創作中,景象並非客觀的存在,而是經過主觀詮釋後的產物。當今的螢幕將世界裁截為圖景,這些圖景對我們產生意義,也同時隱藏了我們無法察覺的細節。

2024年的新作《貝母與花松》,翻轉我們熟悉的瓶花植栽主題,在大片墨色為底與裁切下的留白空間,將花卉與器物安置其中,彷彿日常手機裡常見的靜物擺拍,成為生活記憶的切片。而描繪大海景緻的《如海不變》,則在舞動的枝葉與波濤海浪間,對話出表情豐富且情感高張的強大能量。藝術家以充滿表現性的筆觸線條和豐富的墨色,將我們引向這片海景背後蘊含的深度思考——是否存在一種超越個人記憶卻能喚起所有人共鳴的影像?而這種影像共鳴的追求,在藝術家的創作自述裡如此說道:「如果風景總是已經預設著某種觀看的意圖,假若能從所有特定觀看意圖中滑移開來,在純粹的形式裡,或許有⼀些共通的樣⼦,會讓⼈感到被觸動。」

>關於藝術家-伊萬・德・莫伊沙(Ioan De Moisa)

出生於 1989 年的莫伊沙來自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目前居住、工作在克盧日・納波卡。他以風景和人物群像的繪畫為主題,作品討論人與自然的交互關係。他的風景畫雖具備明顯的地理特徵,卻隱喻著人類生命經歷的內在片段,並作為他對「自我探索」的起點。近年,莫伊沙旅行並短暫於印尼峇厘島和非洲多國生活以擴展視野,在旅行過程產出的一系列粉彩與水彩畫作,猶如日記般地紀錄了他的異國行旅,與他在克盧日的畫室完成的大幅繪畫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發展的互文關係。

>關於藝術家-楊寓寧

楊寓寧出生於1990年,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目前居住與工作於台中。2016和2017年曾於台東與芬蘭駐村創作,也曾於台東美術館、當代一年展中展出,2021年獲選天美藝術基金會紐約參訪計畫,2022年得到集保當代藝術賞金賞獎。楊寓寧創作的起點是以影像感為其主觀意識,運用宿墨與皮紙,濃至淡,淡至濃,一次性的呈現筆觸、韻律與思緒,作品在深淺濃淡之間傳達出年輕世代對於創作的反思與生活連結。

資料來源及圖片來源:安卓藝術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