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文學館10月迎來開館22周年,館慶「文學暢秋日Bûn-ha̍k tshàng-tshiu ji̍t市集」將於 10月18日至19日下午2時至7時在臺文館舉行。集結近百攤質感風格品牌、美食、音樂、講座,特邀捷克特色展位6個,為臺南秋日帶來既在地又國際的文化體驗。臺北分館(臺文基地、文學糧倉)也在10月推出「文學正在起作用」系列活動,於5日率先起跑,邀請民眾在戲劇、親子共讀、手作體驗中,感受文學的陪伴與療癒力量。
臺文館「文學暢秋日Bûn-ha̍k tshàng-tshiu ji̍t市集」今年以「文學是對話」為核心理念,結合母語元素,串聯獨立書店、藝術創作、跨國文化、特色飲食、音樂表演等豐富主題,兩日活動除了攤位市集,更推出3場交流講座、1場藝術裝置共創、9場音樂演出等,帶來多元語言、創作背景的跨界對話,成為這個秋日最值得收藏的片段。
市集現場共有五座主題之島,包含:書森島、語棲島、文學島、飽讀島、風聲島,遍布館內外,交織成「秋日文學島」,讓民眾在各角落都能展開一段屬於自己的文學對話。攤位集結超過 80位島民攤主,包含獨立書店、工藝、文學藝術、人氣小吃等質感風格品牌,如臺南知名獨立書店「南渡策室」、百大文化基地嘉義「島呼冊店」等,以母語為主題精選書籍,展現台語的魅力。文學館家族「李昂文藏館」、「葉石濤文學紀念館」也熱忱響應,今年為文學家葉石濤百歲冥誕,葉館攤位將現場設置臨時郵局,並有活動二日限定的專屬郵戳,歡迎民眾前來「寫信給葉老」。同時呼應正在臺文館內展出的「躍然紙外:捷克跨界當代童書展」,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及捷克觀光局也進駐「文學島」,並偕同捷克經典品牌出攤,帶領民眾進入捷克文學的世界。
在「語棲島」的文學體驗活動,由藝術家「今晚我是手」吳季禎分享文字創作實體化的故事與秘密,帶領民眾參與「文字球」共創裝置,書寫日常感觸與心中言語。這除了是承載眾人心聲的藝術裝置,也將成為市集現場的打卡焦點。而入圍今年第60屆廣播金鐘播客(Podcast)獎—藝術文化節目獎的Podcaster「阿愷之聲」,將聯手作家黃崇凱和王昭華以台語現場對談!分享他們從小說創作到生活觀察的故事,一同探索地方文化與台語書寫的多元風貌。
「風聲島」是母語多元之聲的舞臺,攜手客語歌手江晟榮、臺南創作者阿子、JIEHAN、以植物發聲的電子音樂家蔡瑋德,以及韓國低音提琴演奏家東熙Dongyi、捷克手風琴演奏家Jirka Hilčer,讓舞臺成為對話的場域。並搭配工業技術研究院的5G共感裝置,將表演聲響轉譯為觸覺與視覺的感官體驗,共同探索表演在語言之外的可能性,感受全新的觀看與傾聽方式。
除了館慶市集的精彩活動,10月18日上午11時亦將舉行捐贈感謝儀式,表彰及感謝捐贈人對文學史料保存的貢獻。還有常設展台語導覽館慶專場,以及與臺南市勝利國小合作、首度推出的小小文學導覽員活動,看見臺灣文學的不同視角。創作本身即是一種語言,市集能成為彼此對話的場域,「文學暢秋日市集」是一座匯聚語言、文化與藝術的文學島嶼,邀請大家在秋日午後,一同展開對話。
臺文館位於臺北的2處據點:臺灣文學基地、臺灣文學糧倉響應館慶,亦於10月5日起,推出「文學正在起作用——博物館處方箋系列活動」,邀請大眾一起在戲劇、親子共讀、手作體驗等過程中,感受文學的陪伴與療癒力量。包含與「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攜手推出【水面劇──愛自己療癒行動】系列講座、工作坊;與臺北醫學大學合作,結合繪本說故事與早期療育互動方法,邀請來賓親子共讀,一同培養孩子的語言力與專注力;10月底將隆重發表《陪伴彼此,走得更遠:給照顧者的文學處方》新書,期許文學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心靈處方,彼此陪伴、走得更遠。
【文學暢秋日Bûn-ha̍k tshàng-tshiu ji̍t市集】
時間:10.18(六)至10.19(日)14:00-19:00(延長開館時間至19:00)
地點:臺文館、戶外人行道、葉石濤廣場等
#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支持
【文學正在起作用--博物館處方箋系列活動】
時間:10.05(日)至10.30(四)
地點:臺灣文學糧倉、臺灣文學基地
資料來源及圖片來源:國立臺灣文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