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年喜迎百年院慶,7日舉辦媒體茶敘,由故宮蕭宗煌院長、黃永泰副院長及余佩瑾副院長率領故宮團隊,說明新故宮計畫工程進度、宣布下半年院慶系列精采特展、故宮百年紀念商品,以及新出版之《故宮大事錄要續編》等。
故宮蕭宗煌院長表示,今年對故宮而言具有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於北京成立,1965年故宮新館在臺北外雙溪落成揭幕,2015年嘉義故宮南院璀璨登場,因此2025年不但是故宮百年院慶,亦是臺北建院一甲子、南院開館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經過歷代故宮人的努力,如今故宮不但是世界級重要博物館,亦承載台灣重要歷史記憶。百年院慶活動包含了歷史回顧、文獻撰述、展覽及文創商品等,「故宮100+」代表100並不是終點,而是從100繼續往前進的起點。
邁向百年新故宮,故宮於茶敘現場推出最新出版的《故宮大事錄要:民國89至113年》,該書收錄上百則紀事及1500餘幅歷史圖照,以圖文載述故宮21世紀初之工作發展進程。蕭院長表示,期許故宮繼續以史為鑑開創未來,持續提升博物館專業,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去年9月於北部院區開展的「大美不言—國立故宮博物院、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及梵克雅寶典藏精粹特展」特展甫於4月在南部院區完美落幕,展期共吸引逾60萬人次(北院48萬、南院14萬),呈現故宮百年的全新策展思維,廣獲各界好評。
6月即將於整修完畢重新啟用的第二展覽館推出「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此次展覽為大都會博物館首次來臺展出重要典藏,精選38位藝術家、共81件經典名作,涵蓋印象派領導人物雷諾瓦、後印象派大師梵谷與塞尚、色彩的遊戲家馬諦斯,以及考特、高更、秀拉、畢沙羅等知名畫家,帶領觀眾飽覽近一世紀的西方藝術發展,預估希望可吸引40萬人潮。屆時故宮正館將配合於展覽期間(6/14-10/12)周一開館,亦與大都會展互享門票優惠,民眾可盡興參觀,感受全民的故宮,亦是世界的故宮之無盡魅力。
蕭院長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北院和南院參觀人數各為約64萬及35萬,均已超過去年同期數字(62萬及28萬),預估2025年南北院參觀總人數仍列350萬人次為目標(北院240萬人次、南院110萬人次),雖仍具有挑戰性,且今年文宣費用經立院大幅刪減,但故宮仍將依原目標繼續努力。院長亦向大家保證,雖今年預算大減,但故宮重大活動如國內國外展覽等將不受影響、文物保險運輸等不打折扣;然教育推廣活動場次將受影響減少,另因押運經費不足,某些國際借展如南院馬來西亞展,若與國外展館借展合約尚未定案,將暫擱置,改從國內展館商借適宜展件。
有關今年預算凍結部分,蕭院長補充說明,故宮今年預算32億餘元,凍結6億餘元,占了超過20%,遠超過前三年最高凍結2.5%之情形,雖目前經費尚在有效控制之中,但後續經費若不解凍業務將會受影響。
有關新故宮計畫工程進度,故宮黃永泰副院長說明,迎接故宮邁向下一個百年,新故宮計畫南北院工程進度如期進行。北部院區行政大樓及圖書館新建工程已於2024年10月竣工,12月26日及27日分別舉行安龍謝土及跳鍾馗儀式,27日由行政院卓榮泰院長主持落成揭牌儀式,2025年春節後陸續搬遷進駐。圖書文獻大樓(第二展覽館)於2025年2月10日竣工,並配合大都會特展排定6月開館啟用。另「至善路入口無障礙通道新建工程」於2024年度完成都市計畫細部計畫變更及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並已開啟招標作業,俟完工後將大幅改善北部院區無障礙環境。南部院區今年上半年亦完成停車場工程及南大門動線及景觀設施優化工程,改善院區南大門及迎賓大道整體景觀,創造人車分道動線,增加停車便利性,大幅提升參觀品質。
黃副院長表示,2025年北部院區預計完成研究大樓整建工程入口層以上辦公空間、至善路入口無障礙通道新建工程決標並開工、正館整建工程完成修復再利用計畫審議,開始細部設計,以及文會堂整建工程細部設計完成並招標。而南部院區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工程(南院二館)將於5月27日舉行上樑典禮。
黃副院長亦介紹故宮百年新推出的文創商品,包括「故宮百年紀念描金佛卡系列全套56款」,設計源自故宮收藏的佛經「經變圖」,精選明宣德七年(1432)宮廷泥金繪《普門品》四十觀音救苦應化圖、元代法華經《護法七天尊》等佛畫及典故為主題,十分適合送禮祝福;「故宮貓四季系列明信片」則從故宮典藏以貓為主題的繪畫類作品中選件,重新繪製為可愛版的故宮貓,吸引年輕客群。另外今年也將陸續推出故宮X三麗鷗紙製系列紀念品,將故宮文物與三麗鷗家族人氣角色結合,打造一系列獨具創意與收藏價值的跨界合作產品。
關於展覽及國際交流,故宮余佩瑾副院長指出,迎接百年院慶,南北院重磅特展將陸續登場。北部院區5月推出「眾神降臨─沉浸故宮3.0數位展」,以數位作品重新詮釋院藏文物,並結合生成式AI技術打造沉浸式劇場;7月首度推出圍棋文化主題展「碁人弈事:古代圍棋文化展」,呈現圍棋在古人生活中的文化價值與象徵意義,更搭配舉辦兒童及青少年的圍棋文化推廣賽事;10月院慶月推出兩檔重頭戲:「千年神遇—北宋西園雅集傳奇」向東京國立博物館商借李公麟〈五馬圖〉與舒城李氏〈瀟湘臥遊圖〉,及向法國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借展李公麟〈山莊圖〉等3件傳世名跡,重現千年前的雅集傳說;「皕宋─故宮宋版圖書大觀」特展將以最大限度展出院藏宋版圖書,總計將展出院藏宋版書98部,呈現故宮典藏宋版圖書的歷史軌跡、學術價值、藝術內涵,以及紙質文物的保存維護思維暨修護實例。
南部院區5月推出「江戶浮世之美」,以南院所藏近百件江戶浮世繪名品為基礎,搭配向日本及國內各館商借展品,建構出江戶時期東京的繁華樣貌,說明東京於近世東亞藝術所扮演的重要角色。10月配合「亞洲藝術節:馬來西亞月」辦理「抵岸:博物館中的馬來西亞」特展,透過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典藏之古籍文獻與工藝美術,從貿易交流、工藝生活、族群文化等面向,展示馬來西亞多元繽紛的文化特質。
10月院慶月更特別在南北院區同步推出「甲子萬年」特展,依院史時序呈現故宮與時代交會的脈動,並著力於故宮在臺灣60年的發展,北部院區著重呈現時代演進,回顧典藏沿革、文物詮釋及數位化等方面的發展及迴響,並展出寄存於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由彭楷棟先生捐贈本院之〈北魏釋迦牟尼佛坐像〉與〈絹本著色觀音曼荼羅圖〉;南部院區則聚焦於院藏巨碑式北宋山水成為典範的歷程,鎮院國寶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將首度於故宮南院展出,另顏真卿手書第一書蹟〈祭姪文稿〉,以及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借展之珍稀元青花作品也將於南院現身,十分難得。
在國際交流方面,9月故宮文物將首度赴捷克展出,在捷克國家博物館推出「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精選翠玉白菜、多寶格、清明上河圖等131件文物,並搭配數位展件,向捷克觀眾呈現能引起共鳴的故宮文物故事和藝術風格。11月於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推出「龍」展,跨媒材精選書畫、器物、文獻等文物計85組(件),另提供本院數位多媒體互動裝置及近期新行政大樓竣工之「安龍謝土」儀式紀錄影片於展場中展示,讓歐洲民眾透過龍展認識象徵東亞文化的吉祥瑞獸,及華人對「龍」的信仰間接影響宗教、政治、社會、藝術以及日常生活等意象與價值觀。
故宮亦籌備多元形式之百年院慶專書出版,涵蓋院史研究、文物圖錄及學術專刊等,除已出版的《故宮大事錄要續編》外,另規劃《百年風華:故宮人說故宮事》、《故宮時光-新聞集錦》與各檔院慶特展圖錄,並策劃《故宮學術季刊》及《故宮文物月刊》院慶專刊,系統梳理故宮百年發展脈絡,以文字為故宮百年留下見證。
現場媒體提問有關第二展覽館在大都會博物館結束後之展覽規劃,蕭院長表示,年底將推出「會心不遠-我們和玉器相知千年的故事」特展,目前主要是作為特展性質展覽廳,另長程規劃部分,第二展覽館將做為承接正館整修期間的主要展區。有關拓展國際旅客部分,蕭院長說明,故宮過去10年國外旅客平均是佔7成,目前則國內外觀眾約各佔5成,國際旅客則以韓國遊客最多,佔了國外旅客約31%,因此故宮也新增韓文導覽、展間韓文圖說等,但目前韓籍導覽志工僅一位,希能再加招募。故宮日前也推出百年院慶網站,有中、英、日、韓、西、法版本。有關尋求社會贊助部分,蕭院長說明,故宮較少直接尋求社會贊助,多採策略聯盟模式,目前已與台北萬華龍山寺、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等有互惠合作關係。
資料來源及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