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藝谷暖流 art media 電子報我們將為您送上第一手消息!

訂閱表單

所有文章 給下一個世代的未來藝術學苑 Camping Asia 國際藝術家齊聚  共創跨域未來  大堂課、論壇、影展  邀您相遇

給下一個世代的未來藝術學苑 Camping Asia 國際藝術家齊聚  共創跨域未來  大堂課、論壇、影展  邀您相遇

所有文章 給下一個世代的未來藝術學苑 Camping Asia 國際藝術家齊聚  共創跨域未來  大堂課、論壇、影展  邀您相遇

Share your love

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danse, CN D)與香奈兒品牌共同合作的第三屆的Camping Asia將於11月10日至21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盛大展開。它不僅屬於授課藝術家和參與學員,也屬於每個渴望與眾不同,希冀自由表達的人。今年的活動不僅為新生代創作者打造為期12天的沉浸式營隊,更開放多場活動讓一般觀眾也能近距離參與,包括論壇、影展,以及知名藝術家帶領的大堂課。工作坊與學校馬拉松則集結跨域講師與學員,展現未來的表演藝術能量,並開放部分名額供北藝中心會員參加。

2025 Camping Asia策展人林人中表示:「Camping Asia是一個讓表演及視覺藝術家、教育及文化工作者與下個世代的學子們,以身體為跨領域、跨世代、跨文化所聚集的場域。」今年特別關注於「藝術家向我們揭示身體如何製造意義,如何與社會交往,為何而動且如何創造新的語言與感知。讓身體擁抱未知、歌頌未來;而未來,就住在我們身體裡。」也透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公開活動,讓2025 Camping Asia的這份能量分享給更廣大的社群。

大堂課:共享身體的想像

每週五上午舉行的大堂課,是所有學員共同參與的通識課程。今年特別於11月14日(五)下午14:00–15:30開放公眾參與,邀請布拉瑞揚舞團帶領。

布拉瑞揚舞團的創作深植於部落學習與生活經驗,不論是否具備舞蹈或身體基礎,這堂課的參與者都能從牽起彼此的手開始,跟隨領唱者學習阿美族部落傳統歌謠與舞蹈,透過呼吸、舞步、旋律與節奏,逐步打開身體的感知,探索自我與他人的連結。

延續作品精神,布拉瑞揚舞團也將分別在課堂上,帶領學員體驗《阿棲睞》與《路吶》等作品的肢體發展過程,透過原民傳統歌謠與舞步為素材,鼓勵學員展現自我原始能量。「每位參與者只要放下既定的身體印象來互動,每一次的體驗都是當下,與眾人共同創造出的嶄新身體與樣貌。」

布拉瑞揚舞團透過此次大堂課,邀請所有人一同感受一起牽手跳舞唱歌的力量,也展現群體中最真實的自己。

公開論壇:舞蹈的未來宣言

2025 Camping Asia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及教育工作者,於11 月 16 日進行兩場重量級的論壇,均為免費報名參加。上午場《我們的身體・時代的律動》邀集瑪麗・施利夫(Marie Schleef)、露絲・柴爾茲(Ruth Childs)、歐拉.瑪齊耶斯嘉(Ola Maciejewska)、劉奕伶,探討藝術家如何以身體為媒介,在表演中轉化現實經驗,並思考表演如何回應社會訊息。中午場《舞動未來:給下個十年的舞蹈宣言》則由安東尼・漢密爾頓(Antony Hamilton)、塔那波・維魯拉庫( Thanapol Virulhakul) 、梅麗莎・郭(Melissa Quek)、董怡芬共同討論:面對新科技、社群文化、少子化及不斷變動的國際局勢,期待學院體制在未來十年培育出什麼樣的編舞家、舞者與表演者?反思學院與產業體制,一起描繪下個世代的舞蹈教育藍圖。

舞蹈影展:鏡頭下的舞蹈宇宙

首次於Camping Asia登場的舞蹈影展, 11月11日至16日將在北藝中心太陽廳東南角,連續放映多部關注舞蹈與創作議題的影片,包括描繪布拉瑞揚返鄉創立舞團的《跳進部落的孩子》,講述印度東北部瑪尼譜邦年輕編舞家蘇吉特.農美卡帕姆(Surjit Nongmeikapam)故事的《七個季節的瑪尼譜》,以印尼著名編舞家里安多(Rianto)為取材靈感的《我身記憶》,編舞家威廉・佛賽設計的教學工具影片《動感科技百科》,知名舞蹈影像導演提耶里・德・梅執導的《重製一道平面》,以及揭開了洛伊・富勒(Loïe Fuller)神秘面紗的冥想式紀錄片《光之戀》。影片放映均開放免費報名,透過不同創作者的影像詮釋中,發現舞蹈的文化身體流動與各種樣態。

學校馬拉松:校園能量大爆發

安排在11月16日舉行的「學校馬拉松」是一場校際匯演,每所受邀院校將帶來 25分鐘表演,從系所展演到新作嘗試,展現青春能量。今年開放部分名額給北藝中心付費會員參與,觀眾將一次欣賞到來自香港演藝學院 、日本筑波大學、日本女子體育大學、韓國藝術綜合學校、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奧地利安東布魯克納大學、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及臺灣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市立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實踐大學、醒吾科技大學、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國立中山大學的身體大觀園。

早課、工作坊:跨域身體的對話

由各校學生授課,同學自主決定上課的內容的早課,安排在週一至週四的上午時段,所有人可以藉此了解每個國家、每個文化對暖身、運動身體的不同要求。學員也可藉著早課,快速與其他學校的學生展開交流。

工作坊安排在營隊期間週一至週五的下午時段,本屆工作坊導師來自亞洲、歐洲、美洲與大洋洲活躍於國際藝壇的第一線創作者,呈現多元的身體語彙與思想激盪。秉持一貫突破及不斷重新定義什麼是當代舞蹈,藝術家們將帶來一系列「學校沒教的事」──將他們的創作方法與對社會環境的人文關照,轉化為可轉發、共享、共學的聚會。其中德國劇場導演瑪麗・施利夫亦是首屆「CHANEL Next Prize」得主,此次工作坊將探索時間的拉伸感知,體驗節奏的轉換;露絲・柴爾茲思考舞蹈的音樂性;歐拉.瑪齊耶斯嘉安東尼・漢密爾頓諾埃・蘇里耶(Noé Soulier)則在工作坊的分享外亦帶來演出。

亞洲藝術家有來自臺灣的林祐如田孝慈從在地文化出發,探索地理與想像的連結;東南亞最前鋒的年輕世代藝術家:菲律賓的奈絲・蘿柯(Ness Roque)以「藝術家的批判工具箱」為題,切入性別、女性主義與去殖民視角;來自泰國的燕麥小姐(Pathipon,Miss Oat)用卡拉OK及嬉戲為藝術手段叩問「不規則的身體」,塔那波・維魯庫拉將顛覆泰國的社會與政治儀式,將其轉化為編舞的能動性;街舞出身,印尼的列嶼・維杰 (Leu Wijee)以各種舞蹈風格「混合重組」打破敘事與文化邊界。

Camping Asia是一座「未來藝術學苑」,學員與觀眾得以共同探索藝術的多元可能,在身體裡遇見彼此,並透過身體重新想像社會、文化與未來,展開屬於下一個世代的藝術旅程。

資料來源及圖片來源: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分享你的喜愛